【皮諾丘】謊言的代價,到底有多大!你真的以為眼中的真實就是真實嗎?

圖片來源:網路

新聞媒體的力量有多大?身為記者,到底應該報導什麼?

是閱聽眾喜歡的,還是閱聽眾應該看的?
沒有收視(流量),就沒有廣告效益,更何況是牽涉到政商揪葛更複雜的因子


活在資本主義的世界中,商業利益好似更顯得重要
不能獨漏、不能不重視閱聽眾的聲音、
媒體更可以操控於輿論的方向,沉默螺旋理論大者恆大的概念

我們或許忘記了….
記者的一支筆,可以救人,卻也可以殺人!
身為記者的職責,我們,到底應該怎麼做?

目前台灣新聞媒體正夯的李蒨蓉與阿帕契的事件,或許值得我們去省思!


韓劇《皮諾丘》是依據小木偶奇遇記童話故事為概念創造。女主角仁荷,就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小木偶一說謊話鼻子就會變長,仁荷患有《皮諾丘》,一說謊就會打嗝。

當然,戲劇只是戲劇,天底下竟然會有這麼巧的事情!李鍾碩飾演的奇河明,是整齣戲的悲劇與重點人物(當然哥哥更悲慘)。小時候身為消防官的父親在在一場救災中不幸罹難,連帶著九名消防官死亡。因為尋獲不到屍體,被記者誘導性的逼問以及群眾的輿論下,變成殺人兇手;媽媽因為受不了輿論的壓力帶著自己跳海自殺;河明又因為誤會哥哥,因此被住在海邊的爺爺救起後,將錯就錯的變成了爺爺死去的大兒子(達布),底下還有一個弟弟(爺爺的二兒子),以及爺爺的同輩孫女朴信惠飾演(仁荷),隱藏身份一起生活著。而仁荷的媽媽(已與仁荷爸爸離婚),就是當年提出誘導性逼問的記者,就這樣開始了一段謊言創造的新生活,忘卻了痛苦的回憶,也開啟了河明與仁荷兩人叔姪,青梅竹馬又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奇妙關係。

 

從小一起成長的達布(河明)與仁荷,即便是有了父親事件的怒火,但仍然不減他們青梅竹馬的感情,甚至昇華為濃烈的愛情,但有了叔姪關係,想愛又不能愛,直到因為仁荷是皮諾丘(不能說謊)告白自己的愛戀後,以及兩人成為記者後,才開始了後續的愛情故事。

故事透過皮諾丘病症,以及記者工作為背景,來闡述真相與謊言的代價!皮諾丘因為不能說謊造成求職受挫,社會不接納。但是,身為正常人的我們,謊話成篇才是對的嗎?小河明也是因為一段謊言,建構了一個假象的幸福生活,「說點謊話,那又怎樣?」,但也終究因為謊言付出代價,欺騙換來的幸福,真的好嗎?

最後河明說:隔了14年,才明白!這也算是河明自我的成長吧….

 

 

我認為故事應該從兩人當上記者後開始。因為仁荷媽媽的一段話,(為了鬥爭),讓河明踏上了記者之路。原本厭惡記者的河明,也在一連串與自己有關(?)的大案件下,漸漸了解「什麼才是記者?」
 
仁荷媽媽:現在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記者了嗎?
河明:懵懵懂懂,好像有點懂了
 
「It’s your turn now to stand where I stand」

不在其位,你根本不可能了解當中的難處,以及你會遇到的掙扎;
職場上,你可能需要面對很多,不得不低頭或挺身而處的抉擇
就像是仁荷媽媽與爸爸,面對一樣的事,卻做了不一樣的選擇…
就算是厭惡仁荷媽媽的行徑,自己也差一點變成了那樣的記者…
所以我覺得,與其說這是一部悲劇故事,其實是一個勵志與人生警示劇
 
整部戲的主角與配角們,幾乎都與男主角有關係(需要道歉的關係),但卻透過詼諧有趣與透過新聞競爭的戲碼,讓悲傷降低,反而激起觀眾的好奇心,以及溫暖的笑聲。尤其是仁荷爸爸與爺爺的串場,整部戲的色彩不是黑暗,反而是充滿陽光。

 


記者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?什麼樣的記者才是記者?新聞媒體到底該怎麼做?整部戲主要圍著這個議題出發…
 
新聞學說,記者應該是客觀的,客觀的將有新聞價值的事實報導出來。
但是,你相信真正的客觀嗎?報導是人寫的,其實也只有主觀性的客觀罷了。不過,記者該擁有的新聞道德,以及追求真相的概念,我認為還是必須存在著!
 
整部戲有四個新聞觀點值得我們去討論
 

第一個概念是: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」媒體可以殺人,卻也可以救人
 
第七集中,世界上最悲傷的減肥新聞播出後,社會上馬上湧入善款幫助大嬸的女兒動肝臟開刀手術費,正向的報導能夠引起閱聽者對某件議題的關注;
 
第八集中,MSC老大的訓話,一一幫助眼前滑倒的人只是小愛,可是如果把滑倒畫面拍攝播出後,影響的層級又會是千百倍以上的效益(大愛)
 
這兩個概念都是呼應,不能小看媒介的力量,只有媒體,才能將廣大的聲音傳播出去,否則單靠自己的力量,根本無法快速達成目標。也就是說,新聞記者報導的同時,不是袖手旁觀看著人跌倒不救,而是發揮大愛,這才是記者的公益之心。
 
第二個概念是:「想看的新聞和該看的新聞到底哪個才是優先?」
 
MSC與YGN又一次巧遇吃飯,對於這個議題爭論不休
 
想看的新聞=收視率;應該看的新聞=新聞道德
在資本主義體制下,利益與道德,你會選擇哪一條路呢?


河明對張賢奎說有一個好消息與一個壞消息,問他想先聽哪一個,好消息是他能去韓流明星的演唱會,會消息是他得了肺腺癌…
 
張賢奎責怪河明怎麼不早說,河明回答「想看的新聞不是韓流演唱會嗎?那不就是優先的新聞嗎?」

一個很有趣的比喻,卻能解釋現今新聞媒體的現象,不論平面、電子、網路亦然。
只是,在追求商業極大化的狀況下,我們,真的可以只做不管效益,只管關於「道德」的事嗎?

影片參考:
 

第三個概念是:「世界的關心與憤怒逐漸變涼,在真正負責人該登場的時候,憤怒涼卻了,再也沒人關心這件事,要想改變這個趨勢,我依然還很小,還無力…」
 
透過大案件即將揭發時,眼看著即將被奧運會新聞(觀眾想看的新聞)淹沒。新聞往往就是一窩蜂的報導跟進,但當另一個受到重視的新聞興起時,人們又會遺忘了現有的新聞。過去的新聞,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嗎?

就好比是阿帕契事件,新聞媒體一窩蜂的報導,是對,是錯?
所謂的媒體殺人,這整件事是不對,但是媒體沒日沒夜播放,輿論頻頻討筏下,
好似另一個《皮諾丘》事件,不至於因為新聞而造成家破人亡,但是,這需要嗎?

不能獨漏,又不能不報,或許只有在下一個新聞淹沒後,現在才會停止播報李蒨蓉與阿帕契的新聞。
 
第四個概念是:「若心存懷疑,所能做的也只有提問而已,雖然這些提問看似毫無力量,但是只要提問次數越頻繁,他們就會企圖掩蓋證據,這些軌跡終究會成為我們取得答案的鑰匙。」
 
透過皮諾丘這個虛構的病症,謊言處處的年代,只是,當新聞說了我們「想要」聽的那一半後,那麼我們是否有勇氣堅持去探尋我們「需要」知道的另一半呢?
 
最後,也呼應整部戲想要傳遞的概念,什麼才是記者….
 

哥哥說:「我希望你像個記者一樣,問世人們好奇的問題,那樣才會成為跟宋車玉不一樣的記者…」記者不是利益或復仇工具,應該是報導真相給社會大眾的工具…

 

 


最後,河明隱藏了自己想問的問題,而是問了大家都想問的問題,也讓整個案件得以揭發。

劇中人物都因為整串事件獲得了啟發與成長,河明、仁荷、燦秀、凡潮….,每個人都站在不一樣的事件,卻在同一個立場下,去思考對方面對的一切。無奈地播報哥哥殺人的新聞、只能支持媽媽犧牲的無奈、放棄媽媽的痛心,但也都在記者成長之路上,上了好大的一堂課!

仔細想想,呼應整部戲的最終要旨:事情的開端,全都因為【謊言】!
如果沒有謊言,這些事會發生嗎?

對於好歹也修過兩年新聞輔系的我,不知不覺在傳播業混了快十年(雖然也沒幹過記者,沒有權力講話XD),但我想,不論是記者,所有身處在媒體工作的朋友,想必都會面臨到同樣一個問題。收視率/流量真的代表所有的一切嗎?沒有收視率/流量,就代表新聞/內容沒有價值嗎?

我想,這值得我們仔細想想,我們應該怎麼做呢?又,怎麼改善呢?

p.s. 雖然我不喜歡看只有愛情的戲碼,不過整部戲的愛情戲碼,以及「吻」還是很重要的 XD

 

 

(圖片來源:全星網)

 
 
皮諾丘 피노키오
編劇:朴惠蓮
導演:趙秀沅、申承宇
主演:朴信惠、李鍾碩、金英光、李侑菲
首播頻道:SBS
台灣播映:東森戲劇台晚間10點